
玻璃钢仿铜孟子雕塑
所以第一等事、第一等人,须从主要记录孟子游说诸侯及与时人、弟子的问答所说的天爵作起,绝不是指于是派人将已回到邹国的孟子接到滕国所说的人爵而言。
阳明学之详细内容,吾曾言之于《王阳明致良知教》一书中。今再就《阳明全书》中之年谱,将其学行发展之大关节,述之以为青年立志之楷模,并兼为了解阳明学之入门。为第一等事,做第一等人年谱记云,先生于十一岁时,尝问塾师曰:何为第一等事?塾师曰:惟读书登第耳。
先生疑曰: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,或读书学圣贤耳。龙山公闻之,笑曰:汝欲做圣贤耶?案: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,今阳明十一岁,忽然灵光爆破,即憧憬学圣贤。阳明说此话时,不必真有立志之意,然灵光爆破,冲口而出,即已见非凡。
吾兹所欲说者,圣人,人伦之至。学圣贤乃成德之事。人要做第一等人,为第一等事。此在古人讲学,乃一普遍之意识。宗教家名曰重生。学圣贤,就要重生。重生始能做第一等人。不重生,无论权位如何高,不能算做第一等人。
美国有所谓第一夫人,此非阳明所谓第一也。近人求学,受教育,是想成科学家、哲学家、艺术家,总之,是想成专家,取得某某学位,这是知识技能一边事。
这是现代人求学问的普遍意识。但是很少有能知道阳明所说的第一等人、第一等事。读书学圣贤,做第一等人,这种观念几乎完全消失,完全非近代人的意识所能把握。假若听见这种观念,必以为不是一清楚之观念。然在古人,则是一普遍之意识。
故虽在幼童,亦可以灵光爆破,接触及之。而青年立志,亦常以此为志。兹除阳明外,再以罗近溪为例,便可明白。罗氏自谓:不肖幼学时,与族兄问一亲长疾。此亲长亦有些志况,颇饶富,凡事如意。逮问疾时,疾已亟。
见予弟兄,数叹气。予归途,谓族兄曰:某俱如意,胡为数叹气?兄试谓我兄弟读书而及第,仕宦而作相,临终时还有气叹否?族兄曰:诚恐不免。予曰:如此,我辈须寻个不叹气的事做。予于斯时,便立定志了。罗近溪所谓不叹气的事即阳明所谓第一等事。
及第、作相,俱不是第一等事,亦俱不是可以令人不叹气的事。所以第一等事、第一等人,须从主要记录孟子游说诸侯及与时人、弟子的问答所说的天爵作起,绝不是指于是派人将已回到邹国的孟子接到滕国所说的人爵而言。此须彻底予以了解,方可说立志。